淺談賈寶玉生命的第五階 ──「以空悟情」
黃秋強*

 

一、前言

《紅樓夢》作為一本中國文學鉅著,其精神內涵和文學藝術對後世的影響已超越了地域和時代的疆,研究《紅樓夢》的學者不少均沿用「論」和「辨」的邏輯思維嘗試找出小說內容對會的批判性和文本的準確性,可惜,兩方面均存在蚚囓H解決的問題。前者缺乏深度的探討,也就是心靈上、精神上的探討,受社會意識和政治意識的大力薰染下,形成社會庸俗學的氾濫,喪失了文本自身的純美內涵;後者由於版本多樣、文本缺漏,加上作者曹雪芹只完成前八十回的著作,後四十回由他人完成,導致小說的完整性仍然是個「謎」,解「夢」之路遙遙無期。所以,要閱讀此書而有個人心得的話可採用「悟」的方式,劉再復《紅樓夢悟》[1]就是最佳例子。不同的人閱讀同一個作品,感受也會因應不同的人生閱歷和知識水平而有深淺高低之分,有些作品由於作者已逝,導致作品的真正含義無從稽考,所以一個讀者會得一個解釋,十個讀者會獲十個解釋,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解釋,甚至更多,如此類推,證明一部作品的生命是由受眾來延續,由讀者來開掘。魯迅在〈絳洞花主小引〉中指出:「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2]《紅樓夢》作為經世不朽的名著之首,皆因其外在的文學藝術和內在的精神內涵均存有高度的價值精華。

 

二、正文

《紅樓夢》第一回:「從此空空道人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情僧,改《石頭記》為《情僧錄》。」[3]由「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至「自色悟空」,除了為《石頭記》易名《情僧錄》作解釋外,更可以說是小說中主角賈寶玉的生命鋪排四個不同階段的轉變。石頭本來就很普通,不過是萬物之中的一物而已,但經過女媧氏的貔狺坐U,就變成了一塊有靈性而足以補天的石頭,第三萬六千五百零一塊的石頭因無材而被棄於大荒山青埂峰下,由於石頭的靈性已通,所以這塊石頭不再是一般的石頭,女媧為石頭注入了生命,就像用泥土造人一樣,為泥像注入生命而成為後來的人類。石頭與泥土本來就是大自然中與生俱來的、與大自然並存的物體之一,也就是「空」的本源,加以命名後才有「石頭」與「泥土」之稱。空空道人的「因空見色」,也就是說石頭因為有了靈性,從而看見了「色」。「色」的本義在佛教的觀念來說是指具有形相的、被生成的、變化的物質現象。而「空」就是佛教的核心教義,指世間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的,並沒有固定的實體和自性,因此是空幻不實的。在這裡,石頭靈性通了之後就由「空」轉換為「色」,由空幻不實的物體,變成固定的、有形相的、已變化的物質,此為賈寶玉生命的第一階段。

石頭有了靈性之後,對宇宙萬物產生一種「情」。「由色生情」的「色」可指萬事萬物,包括動物、植物、死物,一草一木、一鳥一魚等存在於宇宙之中有形體的、固定的物體,甚至乎人類。而此處的「情」有兩種含義,一為眼、耳、鼻、舌、身五官的「慾」,乃屬個體的、向外求的、物質上的、形而下的;二為鍾情於宇宙萬物的「愛」,由內而外的、由個體伸展至眾體的、形而上的。由於「色」有了靈性,有了生命後,自身需要的「慾」和對周邊萬物的「愛」產生了「情」,這份情來自那份「靈性」,存於「靈性」之中,由「靈性」而發。賈寶玉也就是具有這一份「情」的人,所以當石頭聽聞人世間可享榮華富貴的生活後即心切慕之,緊接荋N請求一僧一道帶他離開大荒山,落入凡間。

大師弟子蠢物不能見禮了。適聞二位談那人世間榮耀繁華心切慕之。弟子質雖粗蠢性卻稍通況見二師仙形道體定非凡品必有補天濟世之材利物濟人之德。如蒙發一點慈心攜帶弟子得入紅塵在那富貴場中、溫柔鄉裡受享幾年自當永佩洪恩萬劫不忘也。[4]《紅樓夢》(第一回)

此上引文可見,石頭對於紅塵的嚮往是一種「貪」,貪慕紅塵的榮華富貴,也可以說是一種「慾」。然而,賈寶玉存有「愛」的那份「情」則可從西方靈河岸上的三生石畔一見,赤瑕宮「神瑛侍者」也就是賈寶玉的前身之一,他對「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絳珠草」產生憐憫之情,故此,日復日,月復月以甘露加以灌溉,從而令這株「絳珠草」得以久延歲月,生存下來。而且「絳珠草」受天地精華後脫卻原本的第一面貌──草胎木質,蛻化為人形,更修成女體。在這棵「絳珠草」的物質變化裡面,除了存有「因空見色」外,更有「神瑛侍者」的「由色生情」,繼而「傳情入色」。到這個階段可以發現,生命存在茖熉邧D常重要的因子,那就是「靈性」和「情」。兩個因子是相輔相成的,有荓K切不可割的關係,人的生命之有別其他物體亦在於此。曹雪芹把人擁有的「有形之體」和「無形之體」清楚地區分了出來。

「通靈寶玉」傾慕富貴榮華而入紅塵,「神瑛侍者」因凡心偶熾下凡人間,在一僧一道的安排下,「通靈寶玉」和「神瑛侍者」結合成為人世間的「賈寶玉」,「絳珠草」因為要報「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所以也跟茪J凡以淚還「情」,成為「林黛玉」。賈寶玉生於公候之家,富貴榮華享之不盡,然則他側重的不是「慾」的情,而是「愛」的情,此處的「愛」指博愛和平等的愛、對萬物的愛,所以他不好功名利祿,只想和眾女兒一起,大觀園住蚆岌_釵、住茠L黛玉、住荋葆瓷B住蚥坐H等,只有賈寶玉一個男人,也就是說他生活在一個女兒國之中。他享受和眾女兒一起玩耍,一起吟詩作對,一起哭,一起笑,在女兒國裡面沒有主僕之分,沒有功名利祿的薰染,只有青春的生命、詩意的棲居,女兒國就是賈寶玉心裡面的天國,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水是乾淨的、透明的、毫無雜質的、不污染、不濁臭的,也因此,曹雪芹把女兒塑造成美的典範,賈寶玉就是美的崇拜者。從《芙蓉女兒誄》可以見到賈寶玉對晴雯的高度讚揚:「其為質則金玉不足喻其貴,其為性則冰雪不足喻其潔,其為神則星日不足喻其精,其為貌則花月不足喻其色。」[5]這四句禮讚代表了賈寶玉對大觀園裡眾女兒的稱讚,以「質、性、神、貌」來總括女兒的內外兼備,借「金玉、冰雪、星日、花月」等美麗的東西加以襯托和比較,把女兒的地位推向極致。

賈寶玉的「情」不單是狹隘的愛情,更是廣泛的情,包括親情、友情、大自然之情、追求個體生命自由的熱情。「情」因「受情者」而存,從而顯得有價值、有意義,「施情者」賈寶玉面臨大觀園眾女兒的離去,「情」失去了寄託的場所。秦可卿的死、金釧兒的死、林黛玉的死、晴雯的死、鴛鴦的死……對賈寶玉的打擊非常之大,同時亦令他領悟到「情」不能永恆的大道理。賈寶玉的生命第四階段乃「自色悟空」,從身處人世間貴族生活的榮華富貴到家道中落失去一切的落泊平民,階級身份雖然有變,但貴族精神依然不滅。賈寶玉早已悟透榮華富貴之不可長,世間色相皆如浮煙,一吹即散,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所以,他寄「情」於大觀園,但是,當大觀園中眾女兒一一離去的時候,賈寶玉唯一可憑恃的東西,心靈唯一可寄託的角落都珝尷漁伬唌A他選擇出家,來到生命的第五階段,以「空」悟「情」。賈寶玉明白到「情」和「色」皆不可久長,他逃離紅塵放棄「色」,但,他並沒有放棄「情」。他明白到如果繼續在紅塵流連,他仍會重建另一個大觀園,他仍會「由色生情,傳情入色。」因此,他悟透了「情」向心中求的大道理,他的出家是代表「出道」,「出道」是為了「成道」。

劉再復「從人與道的關係去看生命的成長人生大約有下列幾個階段一是聞道二是知道三是人道四是悟道五是出道六是成道。」[6]

賈寶玉透過「色」領悟「空」,再以「空」來領悟「情」,最終他追求的就是生命的絕對自由,也就是說沒有形體上的束縛,沒有情感上的束縛,達到與大自然共融的真境界。莊子領悟到人身與人心之間的關係,心為身所縛,神為形所役,人的心神往往被人的軀體和情感所束縛,未能達到真正的自由,要打破此枷鎖,唯有出走,自身的心靈出走,賈寶玉的出走就是生命第五階段的行為表決。

 

三、結論

    色、情、空三者在人的一生中存有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能夠真正了解,真正看通,真正放下,又談何容易?要完成以上生命階段除了要經歷,要體驗,更加要領悟,悟透之後以空來看待色與情,脫離人身的基本束縛,再從空的狀態中追求精神的大境界,達到真正的大自由。   

 

後記:此篇論文以悟證為主,自閱畢劉再復老師《紅樓夢悟》,才發現有些著作光憑論證、辨證是不夠的,特別是《紅樓夢》這本大書,也可以說是集人的生命、思想、精神、情感於一身的大書,感謝劉老師用另一角度啟發讀者,啟發了我用心去領悟前人之作。

 

參考書目:

馮其庸,《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香港:天地圖書,2004

劉再復,《紅樓夢悟》,香港:三聯書店,2006

劉再復,《面壁沉思錄》,香港:天地圖書,2004

師南,《毛澤東魯迅評四部古典名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 香港教育學院

[1] 劉再復,《紅樓夢悟》,香港:三聯書店,2006年。

[2] 師南編,《毛澤東魯迅評四部古典名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年。

[3] 馮其庸,《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香港:天地圖書,2004年,卷16

[4] 同注3,卷13

[5] 同注3,卷41393

[6] 劉再復,《面壁沉思錄》(香港:天地圖書,2004),頁42